中国足球: 辉煌与衰落的历史

  • 时间:2024-12-23 10:05:11|
  • 来源:24直播网

辉煌时期

中国足球的辉煌时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当时,中国男足在亚洲足坛崭露头角,取得了多项骄人战绩。

  • 1984年,中国男足首次夺得亚洲杯冠军。
  • 1988年,中国男足首次参加世界杯,小组赛中3战皆负出局。
  • 1992年,中国男足再次夺得亚洲杯冠军。
  • 2002年,中国男足再次参加世界杯,小组赛中1胜2负出局。

这段时期,中国男足涌现了一批优秀球员,如容志行、范志毅、郝海东等人,他们在国内外赛场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衰落时期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足球开始走下坡路,成绩一落千丈。

2010年,中国男足未能晋级世界杯,这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缺席世界杯。

2019年,中国男足在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被伊朗队淘汰,这是中国男足自1980年以来首次无缘亚洲杯四强。

近几年,中国男足在世预赛和亚洲杯预选赛中屡遭失利,世界排名不断下滑。

原因分析

中国足球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 后备人才培养不足:中国足球青训体系薄弱,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年轻球员。
  • 联赛水平低下:中国足球联赛竞争力不高,无法为球员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 管理混乱:中国足球管理体制不顺,腐败现象严重,阻碍了足球的发展。
  • 缺乏足球文化:在中国,足球文化并不普及,很多人对足球缺乏了解和热爱。

复兴之路

为了重振中国足球,需要采取多项措施:

  • 加强青训体系建设:加大对青少年足球的投入,培养更多有潜力的球员。
  • 提升联赛水平:吸引更多高水平外援来中国踢球,提高联赛的竞争力。
  • 整顿管理体制:加大对足球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杜绝腐败现象。
  • 普及足球文化: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宣传足球知识,培养民众对足球的兴趣。

中国足球的复兴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让中国足球重现昔日的辉煌。


中国足球经历的那些狗年,你对中国足球历史了解多少

1910年1910年是农历是庚戌年(狗年),同时也是清宣统二年,当时的中国还处在旧社会。 但中国足球已经开始入小草发芽般萌发。 1910年南华队比赛照片10月18-22日,中国第1届全运会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会场举行。 这届比赛有一项重要的赛事,那就是全运会的足球比赛,这是中国全国形式的足球比赛的开端,创造了历史和先河,那一年香港豪门南华队取得了冠军。 同年中国第一所学生足球队也诞生,那就是京师大学堂足球队。 京师大学堂足球队队员合影1922年1922年是农历壬戌年,狗年,也是中华民国十一年,中国的历史来到了近代。 这一年中国足球最出名的一个人物开始了职业生涯,那就是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获得的奖杯李惠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1922年入选南华足球队,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1928年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 据统计李惠堂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当时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听戏就听梅兰芳,看球就看李惠堂”,可见李惠堂在当时中国足球的影响力。 1934年1934年,公历平年,农历甲戌年(狗年)。 当时的中国已经处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日本占领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国内形势岌岌可危。 不过当时的中国足球依然还在发展。 中国队成员合影在第十届也是最后一届的远东运动会的足球比赛,中国队再次获得了冠军,实现了足球赛事的9连冠。 自1913年到1934年先后举办过十届,有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参加,代表当时亚洲体育运动的最高水平。 中国足球当时的水平可以说是冠绝亚洲了。 1946年公元1946年,为农历丙戌年(狗年)。 46年是中国混乱的一年,二战虽然结束,但国内内战全面爆发,整个中国还在处于战乱之中,中国足球也在夹缝中成长。 1946年,41岁的李惠堂“挂靴”退役。 在长达25年的足坛生涯重,李惠堂获得过包括“亚洲球王”在内的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 曾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 1966年他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 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真实性现在无法考证)。 1958年1958年,为农历戊戌年(狗年)。 对于足球迷来说,58年确实是印象深刻的一年,因为就在那一年载着曼联足球会球员的专机在德国慕尼黑发生空难,包括8名曼联球员在内的23人遇难,是现在足球史上的第一个杯具。 但这一年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也有一年大事发生。 6月5—7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31届国际足联代表大会上,中国代表再次强烈要求取消台湾的会籍,被国际足联拒绝,中国代表退出会场以示抗议。 7日,我国代表发表声明,宣布退出国际足联。 没想到这一退直到1979年中国足球才回归国际足联。 中国足球消失在国际视野中20多年。 1970年1970年-1971年因“文革”停顿的我国足球运动开始复苏。 部分地方队组织了集训队的训练,国家队也由于外事活动的需要,逐步恢复集训并参加了数场友谊比赛。 这一年,中国足球意甲第一人出生,那就是全中国队队长马明宇。 马明宇是甲A足球联赛黄金一代的代表之一,在征战甲A十年的时间里,他曾经效力四川全兴足球俱乐部和广东宏远足球俱乐部两家俱乐部,征战过数百场甲A比赛,代表国家队也打过71场比赛。 2000年,他率先登陆意甲(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加盟意大利甲级球队佩鲁甲队。 2002年,马明宇又作为队长第一次出现在韩日世界杯上。 1982年公元1982年,公历平年,农历壬戌年(狗年)。 这一年中国足球确实出现了一件大事,也是让很多老球迷伤心的事。 因为那一年正是西班牙世界杯。 本以为能看到中国队首次征战世界杯的中国球迷,却意外失去了这次机会。 国足1-2负于新西兰遭到淘汰,这绝对是中国足球史上最黑暗,也最荒诞的事之一。 在前一年中国队以6战3胜1平2负,基本掌握绝对出线优势。 可是,随后已经出局的沙特负给科威特让对方拿到了一个名额,而参照当时的成绩只要沙特最后一场不输给新西兰5球以上,中国队就特定晋级了。 考虑到客场尚能与新西兰战成2:2平的沙特,主场输给对手5球基本是个笑话,中国队坚信自己已经拿到了去往世界杯的门票,球员们兴高采烈的放假回家过年,收拾着前往西班牙的行囊。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低估了沙特的“阴险”,沙特队漫不经心的以0:5的大比分主场输给新西兰,把新西兰救活,跟中国队争抢一个名额。 匆匆集结的国足最后在82年1月10日的附加赛1-2负于新西兰,半只脚踏进世界杯的他们只能遗憾告别。 然而想不到的是,中国队这一等就是20年,知道02年中国队才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 1994年公元1994年,农历甲戌年(狗年)。 这一年中国足球迎来了一次大的变革。 那就是职业化。 1994年4月17日,经过重新包装的万宝路杯全国足球甲A联赛正式开幕,开幕式在成都举行。 此前,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签订协议,联赛被冠名为“万宝路甲A联赛”,各支球队年度出场费为70万元。 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俊生在成都市体育中心主席台宣布:“九四万宝路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开始”。 赛场内欢声如雷,王俊生一分半钟的开幕讲话被打断了两次。 走投无路的中国足球,自此走上了让许多人尚感陌生的职业化道路。 郎效农说,中国足球的职业化体制,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比赛等体育劳动创造出比赛产品,并以门票、电视转播、广告等多种方式实现价值,获得自我生存和发展。 那一年大连足球开启了自己的王朝时代。 1994年,中国足球拉开了职业化改革大幕,开始了一次艰难的转身。 在那些真正爱足球的人眼中,中国足球如同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虽然尚在黑暗中徘徊摸索,但只要沿着改革的轨道,黎明在前方,春天在前方。 2006年2006年,农历丙戌年(狗年)。 这一年的中国足球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在衰落的起点,中国足球开始走向混乱的时代。 这一年山东鲁能取代了了大连足球,提前6轮夺得中超冠军。 其中队中的李金羽达到了个人生涯的巅峰,他在30轮比赛打入26球,创造了本土球员单赛季进球之最,至今无人打破。 郑智也打入21球,成为鲁能甚至国家队不可或缺的核心。 这一年李玮峰被开除出国家队,他在15个月的时间里,连得6张红牌,影响及其恶略,时任主席谢亚龙直接要求处罚李玮峰,开启了整风运动。 这一年国足主帅朱广沪开始被球迷喊下课,甚至戴上了足协主席谢亚龙,甚至最后的08奥运赛场,都能听到谢亚龙下课的震天喊声!另外国奥的主帅也备受关注,那一年杜伊成为国奥的主帅,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最后他的下课是因为国家队的成绩。 这一年中国足球出现两个希望之星。 男足董方卓加盟曼联后获得了比甲金靴,球迷们期待他回归曼联的表现。 女足方面,马晓旭横空出世,不进带领女足拿到了亚洲杯冠军,而且个人独进15球,拿到了金靴和金球奖,当时是被誉为天才的女足运动员。 2016年中国足球在风风火火和混乱的局面中度过,此后的中国足球一路下坠,已经失去了在亚洲的竞争力,跟不用提进入世界杯了。 2018年2018中国足球依然是世界杯的看客。 但中国足球这些年确实是在进步,尤其在俱乐部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亚冠的冠军。 而且国家队层面,也请来了世界名帅里皮。 青训也有越来越多的足球人投入其中。 我们希望以后的中国足球不在走弯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中国足球不能原地踏步。

中国足球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2001年亚洲10强赛,中国男足冲进了韩日世界杯。

中国足球历史可以介绍吗?

现代足球进入中国二十世纪之初,现代足球由欧洲传入中国。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 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非凡。 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士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其时,中国足球在亚洲逐渐发展强大,和李惠堂一起,涌现出了第一批开天辟地式的先驱,第一次出现代表国家外战的正规球队。 这是一种标志,中国足球开始起步,足球在中国成为规范化的竞赛。 在1915年到1934年,中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并于1936年,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 这时,中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随后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原因,整个世界足坛都出现了一段真空,中国足球也不例外。 新中国成立后的足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并与1958年回国,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打击不小。 或许这应该算作中国足球在整个20世纪的第一大事,它背后的深远意义,绝不仅仅是第一次整支国家队出国留学,第一次出现外籍国家队主帅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足球的骨干,李凤楼、陈成达、年维泗这批人,日后不但成为国家队主力,更长时期地占据中国足球的统治地位,他们自身的素质,能力,魄力在此后几十年里直接影响着中国足球的发展,主宰着中国足球的命运。 而他们言传身教出的后代,无论是在当球员,当教练还是主管领导工作方面都深深带有前辈的烙印,因此,这批人成为近代中国足球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当代所提及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足球之根源。 其后的时间内,是十年“文革动乱”,在一个“政治第一”的年代,足球被禁止了。 改革开放之后,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 这是中国足球长期封闭,重返国际足联后首次冲击世界杯出线权,实质上它是中国足球现代史的开端。 它是中国足球与外界第一次全方位的碰撞与较量,使中国人第一意识到现代足球的残酷,初步接触到以主客场为代表的国际足坛的通行赛制。 整个过程经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传遍整个中国,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看九寸黑白电视,读八分钱一份足球报的球迷群体,中国足球史上第一次出现一球牵动亿万心的热潮,球星的概念开始形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至今依然是中国足球几代人奋斗目标。 此后,足球确立了中国第一运动的地位。 1985年5月19日,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败给了香港,失去出线权,在场球迷情绪激昂,气愤难平,无处发泄,进而演变成打砸抢的街头爆乱。 从此,中国足球不再孤立地被当作体育运动,而更多地从文化角度,被当作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引咎辞职,不仅仅因为比赛的失败,更被当成安抚民族主义情绪,稳定社会的替罪羊。 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赋予了沉重的社会使命,在这种背景下,保守风气逐渐弥漫了整个中国足坛。 中国队在亚洲从极盛转向衰落,技战术风格从主动进攻演变为防守反击,逐渐向二流水平滑落。 1988年的奥运会和1990年的世界杯,中国队插肩而过,因为了两个“黑色三分钟”。 进入现代足球的中国队,抓住东西亚分治,不必硬碰主要对手韩国队的历史机遇,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冲出了亚洲。 但中国足球却未能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从而使自身有质的飞跃,因此进军奥运并未带来太多的影响。 反倒是次年的世界杯预选赛所带来的冲击与反响要强烈得多,中国队两次在领先的有利形势下,两次在终场前三分钟内连失两球,痛失冲出去的历史良机。 尽管又一次失败,但这种极度戏剧性的结果,使足球在中国社会受关注的程度又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1979年开始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但足球上与“洋教头”的“再一次亲密接触”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 1992年,谋求开拓发展的中国队将请来了施拉普纳,但是冲击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又再次的失败了。 施拉普纳成为第一任来华执教的国家队主帅,他在中国不到两年的短短时期,是中国足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过渡的分水岭。 虽然施拉普纳率队打出亚洲杯季军的成绩,也给中国队带来足球发达地区的部份理念,但限于他自身的水平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导致中国队失败的必然结果。 施拉普纳之后引发了继续引进洋教练还是仍由中国人出任国家队主帅的争论,随着中国足球与国际的接轨,这种争议已不复存在。 职业化联赛之前的格局是辽宁的一统天下,作为中国足球第一大省,辽宁建立了1984年到1993年十连冠军王朝。 实际上,东北足球早在50年代已居中国前列,但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以李应发为代表的辽宁队,才逐渐确立了辽宁足球在中国无可撼动的霸主定位。 他们以每年夺一冠的方式,建立起十连冠王朝,其中包括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全运会,全国甲级联赛,足协杯冠军称号,和迄今为止中国球队唯一所获的洲际冠军亚俱杯。 甚至在今天,职业联赛七年五夺冠的大连队,仍然带有当初的影子。 辽宁足球成为中国足球最大的组成部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足球的辉煌与失落。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职业化本意是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从而使球员完成“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良性转变。 结果这一无心插柳之举使足球成为一项巨大的产业。 但职业联赛又衍生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如假球黑哨,球员素质不升反降等等,随着投入的增加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甚至使中国足球改革不下去的程度。 与此同时中国球员外战中一系列拙劣的表现,终于使中国足球自我定位在亚洲二流上。 1997年的戚务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冲击世界杯力不从,所以惨败大连金洲,国人继续失望。 本土教练的水平使得中国队不得不再次寄望于外教,霍顿来了。 这位曾经中国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主教练,花了中国足球两年时间和若干万美金的“英国绅士”终究没有经得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考验。 他的“平行站位”、“长传冲吊”理念没有拯救得了中国队。 我们的打法没有变数和套路,结果只能那样。 可惜一代那么有潜力的队员和同他们的前辈一样被写入了失败者的史册。 但是,和施拉普纳一起,他们的足球思想却大大的影响了中国足球。 因此,中国足球坚定不移的走起了外教之路。 除了传统的男子足球,中国也努力发展女子足球。 中国女足于1982年建立,但是长期以来女子足球在中国并不普及,仍然处在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专业体育时代,第一代女足球员仍然活跃在赛场上。 只有在1996奥运会,1999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度冲击冠军未果,屈居亚军之后,全国才掀起一定的女足热。 [1]

直播